文化知识与知识文化 /  与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马宗林董事长访谈  徐长在  

风雨砺炼十二载,昂首疾步〇八年(总经理/徐长在)

文化知识与知识文化(总经理/徐长在)

网 韵(总经理/徐长在)

携手钱江,迎潮而上(总经理/徐长在)

品牌咨询师是怎样炼成的(咨询师/李奇睿)

做无怨无悔的专业人(策划总监/李中智)

在咨询中感受咨询(咨询师/韦斌)

提纯品质  酿造精华(总经理/徐长在)

丰收的果实(咨询师/李凤廷)

今年不错 明年更好(执行总监/贾昂凡)

回顾2003,展望未来(总经理/徐长在)

神奇的沃土,卓越的品牌,无限的希望(总经理/徐长在)

品牌集结,助推发展(咨询师/李凤廷)

论北大荒品牌价值提升(咨询师/李凤廷)

北大荒品牌遐想(咨询师/李凤廷)

绿色的希望,卓越的梦想(咨询师/李凤廷)

以网韵为主题的华北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已全面展开,按工作程序,我们一行几位作业成员与总经理马宗林先生进行关于企业文化工作的专题交流,虽然谈话时间不长,但马总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对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等方面的见解,使我们这些专注于企业文化研究与实践的专业作业人员感受颇深,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莫过于关于文化知识与知识文化的论述。

文化知识与知识文化,两个词的不同排列乍看起来并无大的区别,但实际含义可能会大大的不同,就在访谈过程中,“文化”、“知识”两个词禁不住在脑海中闪现,当然,这种闪现带有某种程度的思索。

如果按习惯理解,在不追究细节的前提下“文化”、“知识”已被人们划上了一个本不该完全相等的等号,之所以说不完全相等,是由于两者的确从内容上有相重叠的成份,但细细斟酌,的确有很大区别,知识应是人类不同学科的汇集和总结,而文化本身应是包括知识在内的更大范畴,东方有东方的文化,西方有西方的文化,各种文化经过历史、自然的冲刷,各显特征,各具特色,文化体现在个人身上,包括了习性、习惯甚至德、行,而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德文化尤显重要,以至于在很多知识含量并不多的时候,仍能显现优良品德,有时在知识密集的环境中也有与高知识水平不完全匹配的行为,由此看来,文化的影响力应大于知识对个人的甚至群体行为的影响力,没有知识仍可体现优良文化的感召力,而知识可以起到对优良文化理解加深的作用和对优良文化更有效培植的作用,二者应该是再密切不过的关系,而现实是二者的脱节现象时常存在。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越是思考越觉得复杂,因为二者到底应该是什么关系,应该是难以找到答案的问题归类。在这样的问题面前,想想而已,若想得太多,反而越想越乱,越没有头绪。文化知识与知识文化的话题大概也应归属此类。受到马总谈话的启发,偶有所想,加之自身工作与此相关,从这个角度而言,不得不谈,不得不想。

相对于知识文化,文化知识应是更基础,更自然,其特征更显散落。而知识文化,应是以文化知识为依托的提炼和加工。这种提炼和加工可能体现在恰到好处的思考与恰到好处的行为。体现在个人身上叫个人品行。而体现在企业里,全体一致的恰到好处的思考与行为,就形成优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当然还有更多更复杂的原因。众多企业中,各行各业分工不同,其工作性质,社会责任各不相同,因此对文化知识与知识文化相互关系的理解各不相同,甚少程度上是有着差异的。对于某些企业而言, 运用某些知识、技能,在经营上也能达到差不多的水平,谈不谈知识文化,谈不谈思考有时显得不那么重要,但对于某些企业,如华北电网公司而言,谈与不谈的话题可能就没那么轻松。这里要引用一下马总致词中的一句话:“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承担着保证首都安全供电的政治责任和为华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电力供应与服务的使命。”这句话应该是华北电网员工脑海中重复频率最多的,因为此中的责任份量实属不轻,由不得我们不去思考,而且还要恰到好处的思考,形成知识文化的合力,变成有效的行动。

这里为什么几次谈到恰到好处,是由于思考是否到位、行为是否恰当是有程度之分的,简单的思考或不恰当的思考,无法形成恰当的意识,因此恰如其分的行为更无从谈起,即使再高的知识充其量还是文化知识层面而很难上升为知识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是恰到好处的最高境界,在历史久远的文化长河中,多少人一直在领悟、在体会,时至今日从来没有停止。即使如此,我们在今天的各个社会方位仍能见到不恰当的因素:要么做得不够,要么做得过头;要么无目标的坚持,要么干脆停止;要么过量吸收,要么彻底拒绝;而所有这一切可能并不是明知不恰当而去做,而是在做自己认为恰当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在通常情况下,是已经下了非常非常大的功夫的,想做得更好,就是把握不好此中程度,其中最为合理的解释就是恰到好处,实属不易,由此更充实了为恰到好处而努力的理由。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就是与知识文化关联密切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以知识文化为雏形的,它是全员上下一致的思想凝结和意识锻造。比较而言,华北电网公司的企业文化基础似乎更得天独厚。分析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特征,其中技术密集型就几乎等同知识密集型。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优良企业文化可能不至于太难,尽管良性企业文化的形成对谁都不是易事,但无论从任何角度讲华北电网公司都没有任何理由、任何借口不把自身企业文化建设好,以自身的社会份量而论,个中缘由便不言而喻。

优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是包括自身使命、价值观的理念体系的明确。而理念就是意识,意识更是知识之上的文化思考。那么思考就必须要恰到好处,否则就可能重新回撤到文化知识层面的原点。讲到这里,是否容易形成这样的疑问:这样把文化知识与知识文化讲来讲去,有没有故弄玄虚的嫌疑,除个别情况外,哪个企业没有点儿知识,哪个企业没有点思考。有知识、有思考不就文化了吗?如果真有这样的疑问,不必急于回答,我可以就数年来作业中部分现象的所遇与大家稍作列举分享。

比如说:“我们的工作很轻松,闭着眼睛都能做好”;

比如说:“我们一定要讲诚信,尤其对我们的甲方”;

比如说:“在我们这儿,我讲话绝对算数,不管对错他们都得听”;

比如说:“这件事不归我们部门管,跟我们没关系”;

“现在是公司用人之计,必须趁此机会提条件”。   “你不要老说不安全,其实根本没事,我们多少年都过来了。”

“这个世界对我太不公平,我的同班同学,已经资产千万,而我一直是年薪20万,凭什么!”

“我们是龙头企业,不需要什么创新,他们永远赶不上。”

“意见,我才不提,我干吗得罪领导,反正损失不是自己的事。”……

真不想再说了,因为这的确大都有知识环境,也看得出来在思考。但如果要问“凭这些看起来有道理的思考,如何形成优良文化呢?”即使再振振有辞的人,不论有无知识,都将无言以对。

此刻我的目光正落在马总启动会上关于企业文化意义的描述:“在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进程中,作为软战略的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支持和保证作用,将为推动公司和电网的科学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换言之,如何让企业文化起到更有效地支持和保证,这个话题又不得不回到知识文化上来。因为我们有优良的传统,有比他人更神圣的使命,有高知识架构的队伍,当然还有更多。其中着重提到的是我们离文化中心最近,可以近距离的快速思考、吸收、升华,因为我们无论怎么谈企业文化,华北电网公司企业文化的有效性一定要坚定、深厚,而这种坚定和深厚,一定要以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从博大精深的精髓中认真品味,结合自己,结合现代经营理论,形成特点,才能成为支持和保证,才能显现知识文化特征。

“顾全大局,团结兴网,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是华北电网公司提出的精神,其中的“和”即是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与吸收,也是与社会及全人类发展趋势的对应。中国几千年的和文化,如此再次被高度尊崇,一定是更多成分的对应了人类生存发展的本质。否则中国提出的和谐社会的倡导就不会在全世界范围得到如此热烈的响应。我们“和”的精神的提出与其说是对国家精神的延伸,更不如说是对继承传统优良文化的响应,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我们全体内部进行知识文化的延深思考。

国家电网指出的“一强”“三优”可以是我们延深思考的支点,即怎样“强”怎样“优”。“强”的前提肯定是“强”的思考,“强”思考的标准应该是对恰倒好处的把握。不到或者过之都可能不会强 。“优”同样如此,没有优的意识,怎么优良、怎么优质、怎么优秀呢?其中的“优”也同样应是对恰倒好处的把握。

让我们以价值观作为话题。价值观是全体一致的价值取向,如果价值观不一致,各自理解、各自表述,就有可能茫然,就可能出现思想和行为的程度差异,这样的话,“强”难 “优”将更难。必须通过一致的整合成为全员的强大精神支柱,才有“强”和“优”的可能。

即然以知识为依托的文化思考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必须要展开全员的思考,因为事实上我们面对如此神圣的职责,更值此全员文化建设的大好时机,需要思考的太多太多。这里我把自己的感想写一写,算做一种提示:一个市场化程度看起来并不高的企业,如何强化市场意识,因为这是企业存在的规律;一个各项指标优良的企业要不要创新,因为这关系到资产优良的程度体现;一个以铁的纪律形成的优良传统文化,如何与人本管理结合的更密切,因为这将有助于形成更良性的文化;如何在共性较强的大体系下彰显自身个性,因为这关系到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如何在自身文化体系中有效溶入中华优良文化,因为这与我们企业文化的坚实程度有关……,写到这里的时候想在中庸文化的启发下写上几句: 执行而不僵化, 创新而不造次, 追求而不冒进, 人本而不无序, 结合而不照搬, 个性而不凌利, 思考而不沉闷。 不一定恰当,只能算尝试。

 

——徐长在

 
首  页 关于普实 作业特色 作业流程 客户名录 研究中心 普实园地 加入普实 联系方式 本站地图